炎陵县“环境建设年”活动进展顺利 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2008年炎陵县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契机,全面安排部署,把“环境建设年”活动转入经常化、法制化轨道,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各项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政务环境不断改善。各级各部门进一步依法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增强了行政行为透明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过错追究制、效能考核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制度,营造了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全面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八项规定》,政风行风评议不断深入,机关作风有大转变。效能监察跟紧重点工作,机关办事效率大有提高。抓内部管理、抓勤政廉政纪律、抓形象规范,展示了机关作风亮点。行政执法单位归类整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审批目录,规范了行政审批(许可)行为。项目相关单位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提高了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法治环境不断规范。规范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重纠错,轻处罚,行政处罚实行标准低限制,首次违章免罚制。突出服务重点工程,服务投资企业,既不放松监管,又适当把握尺度。法律宣传推动“法律九进”,增强公民法律意识。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公正裁判,调争息诉,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加强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贴近群众,创建平安炎陵。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党政一把手办信访、“公开办信”等活动,推进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了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三是市场环境保持有序。认真开展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重大节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产品质量和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整治活动,“红盾护农”专项行动,严历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强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强化物价监管,确保全县在抗冰救灾和北京奥运两个特殊时期市场供应充足,产品质量安全,价格基本稳定,消费不断增长。县城边贸市场提质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划行入市,规范经营。 四是人文旅游不断发展。以炎帝陵、神农谷为核心的旅游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红军标语博物馆等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多次成功举办炎帝陵祭祀活动,炎陵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完成了“炎陵客家山歌”、“炎帝传说”、“红色歌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推行集中办学,全县公办中小学调减为28所,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促进了全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的均衡发展,炎陵中学顺利完成整体搬迁,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被评为“治理教育乱收费省级示范县”。 五是市政建设切实推进。衡炎高速、S321炎陵段改造、九龙大道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炎睦高速、东山开发三期工程启动建设。县城给水扩建一期工程、内环线解放路延伸工程、湘山公园滨水园林景观工程、圣火燃气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溪源路、城西路等县城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斗笠河清理及米泉路沿河绿化美化工程,集镇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通畅工程全面推进,正在加紧实施中。 六是生态保护不断加强。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大力发展营林生产,落实退耕还林补助,实施生态公益林、中欧天然林保护项目,组织灾后恢复,完善封山育林,强化林政管理,维护林政秩序。严格控制污染,取缔关停高污染项目26家,对新上项目严把市场准入关,实行五个“一律不批”,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七是市容市貌不断改观。集中时间和人员开展县城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对县城卫生及乱塔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乱拉乱挂等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顿,治理了“城市牛皮癣”。整治了摩的、私车非法营运行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理卫生死角,维护了城市秩序,美化了炎陵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