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 强化措施 着力提升普治工作水平
创新方式 强化措施 着力提升普治工作水平 泸溪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50个村(社区),总人口28.7万人。自2006年以来,我县的“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州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创新工作方式,突出重点,硬化工作措施,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与上年同比下降35%,其中“两抢一盗”案下降37%,群众安全感增强,泸溪县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前茅,今年上半年获全省第一,2006、2007连续两年获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已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新局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泸溪提供了法治保障。 一、加强领导,硬化措施,强化普治组织领导保障 一是县委县政府以泸发(2006)30号文件批转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作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县委组织部、人事局、治县办出台了《关于年度考核审批查验普法合格证的实施意见》,每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均以县委、县政府“两办”文件下发。二是将普治工作纳入全县“三个文明”和“综治”目标管理,把干部参加普法学习和考试的情况与年度考核相挂钩,从而进一步强化普法刚性机制。三是人事变动时,及时调整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及时调整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配齐配强了法制宣传员,并进一步明确了普法骨干的工作职责。调整了全县33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明确了法制副校长选聘管理考核办法,全县15个乡镇人大主席团结合各自的实际,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级各部门均相应增加了必要的普法工作经费,县将普法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保证足额及时到位。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增强普法实效 第一,抓好“三头”,突出重点,增强普治工作实效。抓“大头”,突出农民这个重点。农民是“五五”普法中新列入的一类重点对象,是普法工作的大头。我县坚持把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作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创新方法,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我们每年协调好涉农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好“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抓好村支“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普法培训,在农村普法中各村(社区)推行“四个一”工程,即一名法制宣传员、一个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制学(夜)校、一家法律书屋(阅览室)。着重宣传好四类法律法规:一是宣传宪法,增强农民的宪法观念和公民意识, 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二是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三是宣传整治和打击农村入室偷盗、抢劫和非法宗教,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四是宣传其它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五、六、七届农村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里,我们重点宣传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矿产资源法、城乡规划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援助条例等50多部涉农、维稳法律法规。 我们组织全县司法、行政执法单位利用墟场开展集中送法下乡活动,每年在白沙镇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制宣传一条街活动。畅通县财政、各乡镇、驻村扶贫工作队三条筹措资金渠道,免费为全县4.5万农户每户发送一本《农民普法简明读本》。在全州率先完成农村普法教材发行任务;全县确立法制宣传员230名,建立法制宣传栏230块,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的46个村均设立了标准的法制学校和法律书屋。累计组织村主干、党员普法培训451场次,培训2.8人次,集中开展送法下乡181场次,扶贫工作队以《农民普法简明读本》为主要教村进村入户法讲4万余次。执法单位免费发放各类专业法宣传资料23万份,解答群众咨询8万余次,受教育人数达23万人次,占应普法对象96%。县畜牧局、农业局、农机局、安监局结合服务农村、农业生产,结合专项整治,开展了法制宣传;县公安局、信访局等司法、行政执法单位编印专业法简明读本,免费发放给村民;各乡镇和扶贫联点工作队及乡司法所、农机站、林业站、水管所、安监站集中开展法律咨询;县工商局、残联、交警、公安局、县农办、水利局、经管局、信访局、林业局等47个司法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集中到浦市镇、武溪镇、白沙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二是抓源头,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青少年普法,我县注重培训好骨干(法制副校长和学校法制宣传员),围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师生法律素质这个中心,以学校为主,由骨干组织开展普法。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活动,我们培训学校校长、普法骨干,每年每个学校开展法制教育2次,使受教育师生达100%。全县五万余学生受到了教育,受教育面达到了100%。2006年6月,泸溪县禁毒委、教育局、治县办在各学校开展“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有8所学校被评为州县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县依法治县办、团县委、教育局、司法局组织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以“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法制进校园活动,全县5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与法同行”征文、漫画大奖赛活动,60名学生的作品获奖。进一步加强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三是抓重头,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普法严格按照州、县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依法治州办(依法治县办)年度考核审批查验《普法合格证》规定,坚持年度统考制、考核验证制,凡未参加年度普法统考人员及考试不合格人员不能进入年度考核程序;组织全县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统考。每年全县公职人员6300人参加了年度学法统考并合格,参学率、参考率99%。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及科级领导干部参考率、合格率达99.9%。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县委中心学习组请州普法讲师团成员、州依法治州办专职副主任黄昌华来授课,每年坚持集中学法2次。县委书记董清云亲自将《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对策》列入县委今年调研的内容。对重大矛盾纠纷县委书记董清云亲自进行交办,今年上半年交办达2次30件,县长刘时进在全县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会上,多次强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第二,创新方式、更新方法,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新水平。一是继续利用民族节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利用梁家潭乡传统民族节日“三月三”、“六月六”,洗溪镇洞头寨“四月八”,白沙镇、浦市镇、潭溪镇龙舟节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武溪镇还利用法制文艺演出进行送法下乡进村活动,同时创新宣传形式,采取展出展版、接受咨询、有奖答题等形式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为了使普法教育做到通俗易懂,治县办编印了《泸溪县法律六进实用手册》,采用漫画的形式对村民、低年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还将相关法律知识编印成《农村普法教育歌》、《土地新歌》,以山歌、苗歌形式开展普法。泸溪县洗溪镇墟场原来设在公路边,是319国道一段盲肠,“汽车好坐、洗溪难过”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为了确保道路交通畅通,该镇68岁的少数民族退休干部符自祥,18年以来一直兼任交通协管员、全镇义务普法员,他把交通法律法规编成诗歌,教育司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他已被湖南省交通委员会评为“平安使者”。潭溪镇今年利用民族节日送法入户宣讲《农民普法简明读本》事迹已被省政府网刊登。2007年县计生局、司法局、安监局、县妇联、消防大队等10个单位48名行政执法人员利用“六月六”到梁家潭乡开展普法活动,为农民朋友发放《农村土地承包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民普法简明读本》等法律法规及各行政执法单位编印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消防知识》等各类宣传资料共11000余册(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20人次,出有奖答题130余条,奖品价值达1300元。 二是多种形式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台、媒体等宣传功效,每年在开展法制宣传月、周、日三大活动时,我们在县有线台、《泸溪县情》设立专栏,对送法下乡、法制宣传月、普法培训等进行宣传报道。治县办积极办好《泸溪法治网》,及时更新栏目内容,及时反映全县普治工作。我们在干部群众集中的县委、县政府门口以彩色喷绘的形式出了法制宣传专栏,共分为农村法制宣传月掠影、平安创建、新法速递、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禁毒风暴、律师在线、公证指南8个版块,图文并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 三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我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状大民营企业,发展桠柑产业。2006年来,我们组织普治工作人员到武溪镇民营企业开展普法调研,开展送法进厂矿活动,针对敲诈外地来我县采购桠柑的客商事件,我们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录制成录音带,出动宣传车,在桠柑销售季节,进入桠柑主产区开展巡回宣传,维护了民营企业周边环境治安秩序稳定,2007年10月、2008年5月,浦市镇土桥溪、洗溪镇里岩村村民200多人到天阳矿业有限公司、喜逢集团工地上阻工。县委副书记包太洋、县领导石泽龙、胡成平等带领执法人员、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土法》、《矿产资源法》,通过法制教育手段,化解了重大矛盾纠纷,确保了投资亿元项目的喜逢集团、天阳矿业有限公司生产顺利进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常吉高速公路穿越我县3个乡镇,50多个村、社区。2006年3月,我们组织执法人员、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维稳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手段,消除各类矛盾纠纷隐患20余起,确保全县30万吨桠柑的畅销。法制宣传教育主动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收到了实效。 三、普治并举,依法治理再上新台阶 在深入开展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三大依法治理工程。 一是全力加强和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依治县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全县15个乡镇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并在拟创建的村(社区)开展了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完善制度等工作。“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数62个村(居),达全县村(居)40%。刘家滩村、五里洲村、李岩村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我县移民库区武溪镇五里洲村位于原泸溪县城边,是五强溪水电站主要淹没区,高速公路和319国道贯穿全村,该村征地补偿、厂矿污染等各类矛盾突出,该村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以来,注重把生产开发和维护稳定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好成绩,该村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村”,连续四年被评为全镇三个文明、综合治理先进村。农村通过依法治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继续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二年来,在县卫生局、民政局、国税局和工商局创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示范点,对已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工作的部门,巩固创建成果,并在全行业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厅获“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称号,县国税局今年上半年税收同比增长75% 。 三是真抓实干做好依法治理工作。2007年4月21日至24日,由原副县长康启全亲自带队,组织县水利、国土、交通(海事)、公安、司法、安监及浦市镇、白沙镇、武溪镇等单位执法队伍100余人,出动执法船只3艘、快艇1艘,对武溪五里洲至浦市小岸坪的45.5公里长的沅水河道进行了拉网式的集中整治。在执法队伍的监督下,淘金船主自行将采砂淘金船只停靠到白沙码头的有7只,撤离生产作业现场的有9只,17只陷于砂堆之中无法拖离的船只,执法人员已当场拆除了船只的机械设备,禁止其生产作业,集中整治结束后,还对60多名船主进行了为期2天的法律法规培训;认真组织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县司法局、团县委举行了“珍爱生命关注学生”——校园周边安全问题大讨论,邀请有关人员针对校园周边交通、治安、市容、文化音像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与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探讨保护学生免受伤害的有效管理方法,收到实效。行业通过依法治理,执法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行为得到全面规范。 2007年,由县委办、政府办、政法委、公安局、建设局、司法局、工商局、交通局、农机局、文化局、教育局、公路局等部门抽调70余名工作人员对白沙城区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纠正违法违规经营及不文明现象873人次,整治沿街占道违规经营126户,拆除临街违章搭建雨棚阳棚185个,拆除临街占道摆放的空调外机276个,综合整治饮食店铺27家,清除卫生死角4个,运走垃圾18吨,清除牛皮癣和乱张贴的小广告4000余条,依法取缔了无操作场地的洗车场8个,机动车辆修理店34个,取缔占道经营的水果、香烟摊点46个、水泥专卖店12家。使白沙城区主要街道基本消除了“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我县已获全省文明卫生县城。目前,为巩固创建成果,打造县城白沙生态靓镇品牌,我县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为构建平安和谐泸溪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