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四个环节” 推进依法治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方略,“五五”普法规划也明确提出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从“一五”到“五五”普法的二十多年里,全国各地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资阳区作为益阳的母亲城,发展却相对落后。要实现资阳的新崛起,实现后发赶超和超常规发展,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负重奋进,而且要不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要推进依法治区,就必须狠倭抓住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法治监督四个环节。 一、依法行政是基础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政务公开、接受监督,使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制约,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具体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已经在一些政府部门根深蒂固,致使一些人以权代法、情大于法、权大于法,从而导致社会上流行办事找关系、说情托熟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彻底清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推行政企分开,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把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二)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使权利的行使切实受到法律的制约,侵权行为及时受到法律的追究。要严格进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凡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改或者撤消。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强调公民责任的同时更要强调政府责任。政府要对自身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过错行为承担责任。(三)将法治纳入干部职工的政绩考核体系。依法治区的突破口在于树立全新的政绩观,把法治作为干部遴选晋升的重要指标,激发干部职工推动法治的热情,使法治的推行由被动转为主动。(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加强对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国土资源、卫生、城管等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有效防止行政执法权力的滥用。科学规范行政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构架,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执法机关应破除单纯执法的观念,克服执法的简单化、粗糙化、暴力化倾向,尽量运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非强制手段执法,消除执法冲突,提高执法水平。 二、公正司法是关键 公正司法必须依法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立具有公信力的司法权威。首先,坚决杜绝行政部门、权力部门、党的部门对司法权力的侵犯,使司法公正免受其它权力的影响和干涉;其次,在严厉惩治犯罪的活动中,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健全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保证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再次,妥善调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加大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强化适用执行强制制裁手段,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第五,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防止和克服部门保护主义对司法活动的干扰,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同时,要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完善司法办案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和司法赔偿制;推行公开审判和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完善司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社会评价体系,使其接受社会监督。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监督审判机关、侦查机关的司法、执法活动,依法查处司法领域中的腐败问题,确保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秉承程序和实体并重的理念,公正审理案件,避免错判案件的发生,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既符合法律制度的规定,又符合法律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从制度和价值两个方面实现法治的要求。 三、法制宣传是手段 法制宣传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①深入开展以宪法为重点内容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诚实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观念。②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和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公务员要学习《公务员法》及相关专业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各类经营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公司法》、《合同法》,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青少年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遵守法律的能力;农民要加强法律常识学习,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③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机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单位法制化管理。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中心组理论学法制度;推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切实加强法制宣传园地、普法教育基地、法治信息传媒阵地、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扩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 四、法治监督是保障 依法治区必须有监督机制做保证,加强法治监督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以区人大常委会监督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保障效果。区人大常委会每季度举行的信访问题联系会议制度就是一种较好的监督形式。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加强权力制约,确保公共权力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二是强化党委、人大、政府、司法的监督职能。加强党的监督,充分发挥纪委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党组织、执法部门及党员、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加强人大监督,进一步健全区人大常委会对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评议制度,支持和督促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加强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政行为,确保依法行政;检察机关要大力加强法律监督,不断增强法律监督效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加强区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监督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依法治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实行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并有充足的财政预算经费作保障;依法治区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立法者、执(司)法者、守法者互相配合才能逐步完善;依法治区更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推进依法治区,才能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