ブーツ ムートン | ブーツ ムートン16 | ブーツ ムートン26 | ブーツ ムートン36 | ブーツ ムートン46 | ブーツ ムートン56

ugg シューズ | ugg ブーツ 通販 | ugg 新作

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

新化县司法局 我县地处湘中西部,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开发区、林场、办事处,114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30万,是革命老区县、柘溪库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推进,农村新与旧,先进与落后思想观念的碰撞,加之政府职能的转换,村民民主法律意识的提高,给农村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而,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就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按照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从2003年开始,正式启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通过试点,逐步扩大到30个乡镇(场办)、86个村,经过四年多时间的运作,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桑梓镇的洪潮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有四个村被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06年12月中旬,全市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示范典型,积极探索工作方法 一是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切实搞好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县委、县政府在百忙中专门召开会议,集体学习了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从而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与此同时,按照“通知”精神和“意见”要求,县委、县政府还就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精心部署。 二是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主管政法的副书记任组长的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司法局、农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按照县里的要求,也分别成立了由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各单位的业务工作特点,具体明确了各自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从而形成合力,齐抓共创。 三是制订方案,分步实施。遵照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工作思路,制订了新化县《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对照方案,我们率先在桑梓镇的洪潮村进行创建“试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四是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新取得的经验认真进行梳理和总结,07年5月,县委、政府又转发了县依法治县办等5家单位《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县确定50个村,由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实行包干负责,严格考评验收,07年50个村全部达标,有5个村还申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县委、政府已召开会议研究,继续推广07年的经验,在全县有针对性的选择60个村,由乡镇和县直单位包干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 五是强化措施,奖优罚劣。为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巩固“创建”成果,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效果好的单位全县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评奖、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创建”工作不达标的单位,责成限期补课。通过补课仍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应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讨,全县通报批评,年终目标考评时不评综合先进,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不提拨、不重用。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部署到位,全县整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法制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基础。我们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过程中紧紧结合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加大了法制宣传的力度。在普法的内容上着重宣传普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15部法律法规。在普法教育的形式上,一是开展经常性的“送法进村”、“送法入户”活动,近年来全县共有三百多名法制宣传员深入农村宣讲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5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法律疑难问题1360起,提供法律援助282件,赠送法律书籍10000余册;二是以各级党校为依托,集中培训村组干部1200余人,使基层干部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村务进行依法管理;三是利用村民普法夜校,趁农闲之机由县依法治办组织法制宣讲团对农民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教育,全县共有1.2万农民参加了各类法律知识培训;四是县、乡、村三级在人口密集的活动场所设置普法广场、法律宣传栏等600余个,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法制宣传内容,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法律无处不在,在休闲中受到法制教育;五是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法制宣传。利用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由村民编排法制文艺小节目,自编自演,以戏说法,寓教于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利用五老(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职工、老教师、转业退休老军人)组成的志愿者协会,坚持为村民进行义务法制宣传;六是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法制专题栏目,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七是以考促学。06年五月份,我们认真组织了全市“金电杯”村官法律知识竞赛,我县共有1500名村干部参加考试,并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三、落实“四个民主”,抓好建章立制,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抓好“四个民主”的贯彻实施,是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核心内容,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围绕“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建立和健全了以下四项制度: (一)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的民主选举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县在去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切实做到“四个坚持”,认真把好“六个关口”,指导全县1142个行政村全面进行了换届选举。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的积极性,许多外出打工的选民写信委托家人代为投票,有的请假回村参加选举或竞选。通过民主选举,村干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为我们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健全以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务大事的决策,是村级民主建设的核心。对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政治思想觉悟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在群众中有威望”等五个方面的标准,组织群众依法选好村民代表。二是依法确定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对本村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经费的筹集,宅基地审批,人口出生计划的落实,救灾款物的发放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三)健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制度。我们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工作思路,帮助试点村和示范村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等一系列上合国家法规政策,下合村情民意的规章制度,使村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村民们普遍反映,参与村务管理,既是我们的义务,又是我们的权利。 (四)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制度。村务、财务是村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为使村务、财务既公开又透明,一是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里的各项开支均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名后才能入帐。二是村村建有统一标准的、内容规范的、高标准的村务、财务公开栏。三是定期将村务、财务情况在公开栏内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和查询。 四、抓好依法治村,实现三个促进,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一)抓依法治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制保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抓创建工作的第一出发点。我们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贯穿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利用村级民主决策机制确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发挥村级民主决策机制的作用,尊重群众的意愿,让农民群众自己拍板作主。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大棚蔬菜、药材、林果、水产养殖等产业。西河镇粗石村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让村民参与管理事务,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建起了村支两委办公大楼,修好了环村水泥公路,达到了组组通公路、家家用优质自来水、户户有电话,完善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内垃圾堆放,畅通了各家的水泥人行便道,07年村粮食增产30%,木材增长40%,年人均收入增长50%。温塘镇祥星村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村,致力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迅速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人际关系和谐稳定。2006年煤产量达25万吨,工农业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村民收入由1998年的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6800元,该村成为了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示范村、娄底市安全文明村。 (二)抓依法治村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抓“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又一出发点。过去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枯燥,赌博成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风气时有发生。为扭转这种状况,我们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创建”工作的始终。一是村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二是组建“农民剧团”,将法律法规和农民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编排农民喜闻乐见的小节目,在节假日或农闲季节巡回下村演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是以各类协会为龙头,积极开展象棋、扑克、麻将、拔河、拉歌等各种文化比赛活动;四是组织法宣骨干送法进课堂,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六是开展争创“五星级文明户”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民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风气,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抓依法治村促进基层综合治理。维护好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除开展“送法进村”、“送法入户”活动外,主要强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按照县里的要求,村村建立和健全了由村支书任主任(或组长)、村主任任副主任(或副组长)、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两劳”回归人员帮教领导小组,组组设有人民调解员,实行“一帮一”帮教责任制,并将组织名单和帮教职责张贴上墙。二是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矛盾,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纠纷不出乡(镇)”。多年来我县农村争水源、争地皮、争山林权属以及婚姻纠葛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落实专人进行排查和调解,使一起起“战火”被熄灭、一对对离婚的夫妻破镜重圆。几年来,全县86个示范村共发生各种民间矛盾纠纷816起,调处816起,无一例村民上访事件。三是警民联合,群防群控。在当地派出所的指导协助下,村村组建“治安巡防队”,进行治安巡防,严防刑事案件和打架斗殴等案件在村内发生。如桑梓镇有个外号叫“我宝”的烂仔,原来横行乡里,无人敢言。新上任的村干部多次找其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改邪归正,最终他带着7个“弟子”主动投案自首并揭发其它不法行为。四是依据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今年以来,针对少数地方出现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哄抬农资价格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我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两次集中行动给予了严厉打击,净化了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去年全县86个“民主法治示范村”中,有73个村实现了“两无”:即,无一例打架斗殴,无一例刑事治安案件。13个村实现了无一例刑事案件的目标。 通过四年多来的实践,我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班子更加团结,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县实现“后发赶超”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UGGオリジナルサンダンスムートンブーツ5605通販 栗 - www.ugg18.org

上一篇:我市开展2012年春季学校食堂专项检查

下一篇:长沙当选全国十大幸福省会城市 南方城市占8席